计算机与应用化学

国产操作系统正在与开源鸿蒙擦出“化学反应”

 

国产系统开发者的问题在于,花费大量成本开发系统,肯定无法免费给其他企业使用。可是面对竞争对手Windows,免费的国产系统都很难展现出竞争力,更不用说不免费的国产系统了。厂商不愿意接受国产系统,消费者也不愿意接受国产系统,失去了用户基础,软件开发者更不愿意为国产系统适配软件,这才导致国产系统生态建设的速度太慢。

尴尬的地方就在这里,有能力用的不愿意用,愿意用的没实力用。古人云:“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,人之道,损不足以奉有余。”在市场大浪淘沙的前提下,小厂商会越来越难以与头部企业相比,市场份额大概率也会被大厂蚕食,当初的山寨手机品牌,就是这样被一个个淘汰。

图源:OpenHarmony

OpenHarmony与Android相同,相当于一个根基稳固的毛坯房,但把这个房子装修成什么样子,就需要硬件厂商自己动手了。在系统研发方面,统信的技术实力较强,而且经验较为丰富,开发的通信UOS家庭版早已进入公测阶段,小雷曾体验过该系统,虽然仍有欠缺,但小雷这种文字工作者早已够用了。

此外,国产系统缺乏核心竞争力。Windows是全球用户数量最多的操作系统,生态也最为完善,macOS虽然生态差很多,但非常适合轻度办公用户,还有视频剪辑和开发方面的优势。视频剪辑正是新媒体工作者所需的功能,所以网上夸奖Mac的文章才会那么多。

OpenHarmony和OpenKylin的诞生,就是为了解决成本方面的矛盾,系统开发者可以推出一个平台给硬件厂商,让他们自己修补,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。与Android、Windows相比,国产系统的生态不够完善,一线二线厂商大概率不愿意用,三线四线厂商想用,蹭着华为和国产系统的热度,或许能吸引一波人气,但他们没有实力去精装修OpenHarmony。

不过小雷要说的是,统信对于国产系统的贡献不是UOS,也不是USmart,而是让我们想到了一种新的模式,这种新的模式,或许为国产系统指明了道路。

图源:pixabay

系统普及的难点在于生态,如果生态不够完善,就难以积累用户,可是没有用户,其他软件开发者恐怕又不愿意为小部分用户适配,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。为了让更多开发者参与进来,华为推出了开源鸿蒙(OpenHarmony),麒麟软件主导,与多家企业联合推出了开放麒麟(OPenKylin)。

相比之下,国产系统过于简陋,还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。幸运的是,我们已经看到了一条国产系统发展的阳光大道,对于生态的完善和商业模式推进都极有帮助。当然,面对众多强敌,国产系统发展之路依然充满坎坷与荆棘。

统信与华为一直有合作,华为推出的擎云系列笔记本电脑,部分版本就搭载统信UOS。这一次统信又领先其他厂商,率先推出基于OpenHarmony 3.1 Release的USmart。

近期,统信旗下一款商务平板的出现,让我们看到了国产系统普及的新路线。这款平板的独特之处在于,它通过了OpenHarmony兼容性测试。

除了生态方面的缺憾,国产系统厂商也有不少问题,比如商业模式不明确,发展初期可以依靠某些组织或机构的支持,但想要做大肯定还是需要广大消费者的支持。然而除了统信,其他企业在消费级市场的动作非常少,消费者很难接触到国产系统。

封面图源:pixabay

统信这款商务平板搭载紫光展锐虎贲T610处理器,运行USmart V20系统。虽然早前也有过万里红平板电脑运行OpenHarmony的消息,但并没有商用,统信的这款产品应该是第一款商用的OpenHarmony平板电脑。

国内,类似的事也有发生,华为、大疆等一些注重技术研发且实力雄厚的企业也被盯上,华为得不到Android更新,芯片代工也受到限制。这些事件说明,不管别人的软硬件有多好,我们都只能看着,只有造出来自己的,哪怕品质还跟不上,也能放心一些。

系统厂商这边,本来就是出售软件为主,虽然也有一些硬件,比如统信这次推出的商务平板,但统信平板电脑在消费级市场的名气还不如酷比魔方、台电等厂商,产品销量如何很难说。因此,统信大可以把USmart出售给酷比魔方、台电之类的三四线平板电脑厂商,快速回收系统开发的成本,等到市场稳定,还能实现盈利。

俄乌事件爆发后,不但各类物资被禁运,就连手机和电脑的操作系统也受到了限制。俄罗斯的Android手机用户,将无法在Google Play商店下载任何付费应用,甚至部分免费应用都存在限制。